多所中国高校退出国际排名,该怎么看?
◎ 张盖伦
近日,中国有媒体报道,高校国际该中国人民大学、退出兰州大学和南京大学等高校退出国际排名,排名引发舆论关注。中国他们或是高校国际该不再主动向排名机构提供学校相关数据,或是退出表示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不再使用国际排名作为重要目标。有人认为,排名中国大学更自信了;也有人调侃,中国大学不过是高校国际该“嫌弃”排名机构把自己排低了。
高等教育界有“四大世界大学排行榜”之说,退出它们是排名U.S.News排名、THE(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中国QS排名和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由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于2003年首次发布)。高校国际该每个排行榜都存在争议,退出但每次“张榜”时,它们也都能引发关注。
正如很多人所说,世界一流大学不是排出来的,是建设出来的。多位大学校长也表达过对排名的观点:不能不看,也不能全看。
不能不看,是因为排名的实质是一种评估。排名反映的是一所高校某几个维度的指标,对排名结果进行诊断性分析,也能部分了解学校办学中的成绩和不足;不能全看,是因为任何排行榜都难以反映全貌,名次的上下波动,并不必然对应办学质量的提高或下降。若将排名本身变成目的,研究排名的指标体系,对某些关键指标搞运动式、突击性人工干预,换取学校位次的上升,则是对排名作用的异化。
大学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但很多排行榜的评价指标,是“论文”“帽子”等客观数据,理念、模式、文化等大学办学中更为厚重的东西,则因过于复杂,无法被纳入排名评价体系。而且,大学各有特色,需要分类分层评价,一张榜单,无法概括一切。
当然,要不要参与排名,并不以大学本身意志为转移。毕竟,各类机构每年仍会公布各种各样的排行榜。比起是否退出,更重要还是看待排名的态度——是将排名当成参考,还是唯排名、唯指标?对排名的平常心,对自身发展道路的自信,才是高校退出国际排名背后的深意。
同样的,社会公众和其他机构,也要用理性态度对待大学排名,将资源分配、毕业生评价等因素,和大学国际排名脱钩。这样,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的底气才能更足。
- ·踔厉奋发启新程 勇毅前行向未来——基金行业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 ·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 ·多氟多上半年净利14亿增3.5倍 拟1.2亿增资子公司加快新材料扩产
- ·人民日报:宏观政策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
- ·46城住户存款大数据:14城超万亿,京沪超4万亿,这些北方城市居民更爱存钱
- ·前7月我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同比增逾七成
- ·对冲基金又遭SEC“紧箍咒”:上报投资策略和风险敞口的更多细节
- ·伟明环保牵头近200亿进军锂电 固废处理业务稳发展营收净利十连增
- ·A股上市股份制银行中报盘点: 净利润同比“8升1降” 资产质量保持平稳
- ·27岁小伙已交满15年社保?当事人回应!
- ·海南三亚:近日积压阳性混管已清零
- ·菲律宾宣布将制定从台湾地区撤侨的计划?菲方已回应
- ·工信部发文提振工业经济,“点名”东部大省挑大梁
- ·美联储9月暴力加息预期降温,美股齐创三个月新高
- ·波音787型梦想客机恢复交付
- ·港股跟随外围反弹,留意法兴恒指牛51897、阿里购15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