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取钱,还是上一次:被微信、支付宝打败,全国ATM机三年剧减17万台
(正在ATM机办理业务的上次市民;时代财经拍摄)
随着支付手段越发便捷,去银行ATM机存取钱这件事似乎越来越少见。取钱
根据央行近日公布的还上《2021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截至2021年末,次被全国ATM机为94.78万台,微信万台较上年末减少6.60万台;全国每万人拥有ATM机6.71台,支付同比下降7.34%。宝打败全
时代财经根据央行历年数据梳理发现,机年剧减银行ATM机在2018年-2021年呈现连续三年下降趋势,上次数量由2018年末的取钱111万台降至2021年末的94万台左右,减少17万台,还上降幅达15%。次被
此外,微信万台时代财经查阅多家银行集采网站,支付除在今年4月份发布一份ATM机零星维修招标公告外,宝打败全其余银行没有类似公告。
(来源:交通银行智采平台网站)
国有六大行中,截至2021年末,的存量ATM机数量最高,约为7万台;股份行中仅存6500台左右。
ATM机数量减少可能不会对银行产生影响,从数据方面来看,各大行近年都加大了智能设备的投放,不少银行该设备目前都超过了ATM机的数量。
7月19日,时代财经走访银行咨询得知,近几年使用ATM机的客户确实在变少,数量减少是大势所趋。
多位市民告诉时代财经,“基本上很少来网点,春节的时候会在ATM机换一些新钞,平时好像没有太大的需求。”
属于ATM机的时代是否将要落幕?
ATM机数量连续三年下降
7月19日下午五点左右,建设银行广州珠江新城支行ATM机空无一人。这家支行共有3台ATM和一台政务服务机。
约十五分钟后,有市民走进ATM机办理业务。他向时代财经透露,“平时也不怎么过来银行,ATM机用来存取一些零钱,还是有使用需求的,我自己本身有现金使用习惯。”
同日,在广州明珠支行,一名刚在ATM机办理完取款业务的女士告诉时代财经,“现在都很少来银行,今天是取钱办点事,春节的时候会从机器上取点新钞,其他时候基本上没有太多的需求。”
工商银行明珠支行一名工作人员向时代财经介绍,“现在一般每天20-30人(使用ATM机),算是比较少的,平常差不多是这个流量,但赶上春节就要排队。”
时代财经注意到,在该支行内目前可以使用的ATM机仅有一台,“已经坏了三台机器,因为总是吞卡或者存不进去钱,每天都接客户投诉”,上述工作人员告诉时代财经,“现在用的这台也不是新的,但是够用了。”
(工行广州明珠支行内的ATM机;时代财经拍摄)
ATM机全称为“自动柜员机”,兴起于80年代末期的深圳,主要用于存取款,后迅速在全国扩展开来。
2011年,全国ATM机数量约为33万台,此后翻倍式增长。但也是这一年,成立八年的支付宝获得了央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成为国内首批具备第三方支付资质的企业,开始驶向支付领域的新蓝海;作为社交软件的微信也横空出世,并于两年后宣布推出“微信支付”功能,2014年,“微信红包”走红,为微信支付成为第二大支付巨头铺了路。
2018年,ATM机数量首年突破百万,不过从此开始呈现逐年下滑趋势。这一年,支付宝的总用户数达到9亿人,微信用户数为8亿人。
毋庸置疑,越来越便捷的扫码支付正在影响银行的现金业务。
2018年-2021年,银行ATM机的数量由111万台下降至94万台,其中2020年的数量比前一年锐减超8万台,而三年间每万人对应的ATM机数量从7.99台降至6.71台。
时代财经梳理央行近十年发布的报告发现,2011年-2018年是银行ATM机快速增长的七年,其中2015年更是比前一年增加了近25万台,增长数量达到近十年峰值。
不过从每台ATM机对应的银行卡数量来看,2011年-2015年均呈下降趋势,2017年起,央行将这一指标变更成每万人对应的ATM机数量,该指标从2019年起逐年下降。
(数据来源:央行官网;时代财经制表)
银行ATM机数量减少,相关服务商有没有受到影响?
7月19日下午,交通银行广州某分行一名经理告诉时代财经,“我们的ATM机运维是外包给的,平时基本上不会出什么问题,有问题的话他们会过来维护,但是频率不高。”
时代财经注意到,广电运通(002152.SZ)是国内最早从事ATM机生产制造的企业,深耕数十年后,该公司从2017年起向智能金融服务商转型。根据金融时报此前的数据,广电运通2017年在国内ATM设备市占率为28.40%,连续10年高居国内市场首位。
业绩方面,2017年、2018年,广电运通归母净利润由8.99亿元降至6.7亿元,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6.58%、-25.48%。根据2018年、2019年财报,公司在用维保自助设备总量达到22万台、25万台,但其2020年财报未披露此数据。
广电运通在2021年财报中称,数字化改革的第一步是银行网点设备智能化升级,公司将持续推动传统现金、网点智能、网点营销、网点运营、实物管控等产品的创新迭代。
7月20日,针对其数十年在ATM领域的发展状况及未来转型趋势,时代财经向广电运通发去采访函,对方表示不便接受采访。
六大行ATM机存量超24万台
业内有一种观点认为,出于部分适老化需求,ATM机未来不会淘汰。但时代财经在采访过程中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7月19日,广州银行一名工作人员向时代财经透露,“老年人其实使用ATM机不多,甚至基本上没有,老年人过来网点,需要我们一对一地指导,哪怕是自助操作,(他们)也有可能会误操作,自己不放心。”
同日,招商银行广州某分行经理告诉时代财经,“ATM机其实更多的是在节假日(银行不上班期间)提供方便,而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喜欢自助服务,哪怕是智能柜台,人工也只是偶尔协助一下。(ATM机数量减少)对银行的影响可能是降低了客户粘性,跟老年人的使用需求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从各大银行披露的数据也可以发现,ATM机数量在减少的同时,也有了替代方案。
时代财经统计得知,截至2021年末,六大行(交通银行未披露)现有ATM机存量合计超过24万台,其中以建设银行(601939.SH)存量ATM机数量最多,达到6.9万台;工商银行(601398.SH/01398.HK)、(601288.SH/01288.HK)均在6万台以上,而招商银行(600036.SH/03968.HK)存量最少,仅有6500余台。
7月20日,交通银行相关人士告诉时代财经,“公司近几年的定期报告里并未披露过ATM的信息,首先ATM数量信息属于业务层面,是非法定强制披露的信息。在线上支付越来越发达的背景下,ATM的重要性是降低的,并非核心的重要数据。”
前述招商银行广州某支行经理告诉时代财经,“ATM机的数量会减少,但不会淘汰。未来的一个趋势是ATM会换代升级,比如增加更多泛金融类的服务,而不仅仅只是存取款。比如可能会普及上线电子社保卡签发、信用报告打印、医保凭证开立等功能。”
的确,与ATM数量下降相对的是,各家银行的智能设备数量近年在不断提高。
各家银行对此表述有一定差别,但根据财报介绍,指的都是支持办理对公对私业务的自助设备。
时代财经统计得知,截至2021年末,工商银行、(601988.SH/03988.HK)、(601658.SH/01658.HK)及招商银行的智能设备均超过其ATM机数量。
(数据来源:各大银行财报;时代财经制表)(责任编辑:焦点)
-
在日前发布的“2022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榜单中,有12家中国制造商上榜。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今天22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我为中国企业的亮眼表现点赞。近日,由中国企业参与设计建造的卡塔尔 ...[详细]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务院2022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的通知国办发〔2022〕2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2022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已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现印发 ...[详细]
-
农业银行、兴业银行就“保交楼”“停贷事件”发布公告:规模较小 风险可控
中国今天14日)发布公告,针对近期个别房地产企业风险暴露、住房开发项目延期交付情况,农业银行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已在总行层面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在全系统组织开展住房项目“保交楼”情况排查。截至2022年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北京时间23日晚,美股周三开盘涨跌不一。投资者关注美联储会议纪要,以判断美联储未来的货币政策路径。美国上周初请失业救济数据与10月耐用品订单指数均超出预期。道指跌6.53点,跌幅为0.02%,报340 ...[详细]
-
7月14日,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发布情况说明:近日,我院教师王某在香港城市大学的博士学位论文因涉嫌侵权引发诉讼纠纷受到舆论关注。对此,学院高度重视,已经启动事件调查,暂停王某的教学工作。后续将根据相关事 ...[详细]
-
7月14日下午,中青旅SH600138,股价11.08元,市值80.20亿元)发布了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亏公告。公告显示,经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2022年上半年中青旅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详细]
-
北京电子手环争议另一面:不戴“也能实时显示我的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氧”
经济观察网记者 高若瀛 继居家隔离七天、上门磁,“电子手环”正悄然成为北京部分社区防疫手段的新配置。7月7日,从深圳南山机场、中转萧山机场回京的微博大V“大红矛”告诉经济观察网记者,在即将结束七天居家 ...[详细]
-
原定于今年第四季度交付的法拉第未来FF 91再遭延期。11月22日,智能电动汽车生产商法拉第未来Faraday Future)发布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财务业绩,法拉第未来第三季度的运营亏 ...[详细]
-
商务部:上半年进出口总额达19.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4%
据第一财经,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表示,经过各方共同努力,上半年中国外贸克服国内外多种因素的不利影响,展现出较强发展韧。以人民币计,进出口总额达19.8万亿元,在去年同期高基数基础上增长9.4%。其中 ...[详细]